為順應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踐行校企協同、實踐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讓更多學生切身了解企業用人需求,樹立自身發展目标,我院核科學與技術系師生先後前往中廣核深圳研究院、中廣核蘇州熱工研究院等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進行深層次、有組織的系列走訪交流學習活動。
11月12日,中廣核領導同我校核科學與技術系師生針對研究領域及黨組織建設等進行了友好交流與讨論。交流伊始,中廣核研究院人力資源部主任張有武介紹了中廣核發展的曆史沿革、發展現狀和研究項目,中廣核集團是伴随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構建了核電、核燃料、新能源、金融等“4+X”産業闆塊,其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号”已通過歐洲用戶要求(EUR)認證,成功進軍歐洲市場。
随後中廣核研究院副總工兼反應堆工程設計與安全中心總工程師盧向晖詳細介紹了研究院堆工中心和軟件中心。堆工中心主要承擔新建核電站和在運核電站堆芯相關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和技術改進,以及集團先進核能系統研發、核燃料循環及後處理技術研發、核技術應用技術研發與支持等職責。軟件中心旨在完成反應堆模拟軟件的自主化設計,打破國外核領域的軟件壟斷,實現“數字反應堆”!可以說中廣核研究院緻力于在“卡脖子”技術上不斷進行科研攻關!
在黨建工作交流環節,盧向晖介紹了中廣核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核心的由内及外的黨建建設,建立了具有中廣核特色的“紅磚計劃”,實現了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我校常樹全老師就此項目表達了對中廣核集團“先行先試”敢于創新精神的敬意,并計劃将其“紅磚計劃”内核帶回南航,推動學校内部青年教師黨風建設,提高組織凝聚力與創新力。
随後雙方組織成員針對就業問題展開深入交流,中廣核領導一方面展現出對我校優秀學子的極大需求,同時又提醒在座學生在知識極速更新換代的今天保持不斷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常樹全老師提出學校培養人才要了解企業需求,并希望能與中廣核研究院開展聯合培養項目,推進産學研用相結合。
12日下午,我院師生參觀了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中廣核熱工水力與安全實驗室,這不僅是自主核電站、核燃料開發設計和核安全分析的實驗研究平台,還是我國核電工程實驗研究領域高級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平台!
13日上午,我院師生參觀了大亞灣核電基地,這是我國大陸首座百萬千瓦級商用核電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早期國内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标志性工程。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南巡時對深圳市領導表示:“深圳要幹好兩件事,一個是建好深圳大學,一個就是建好大亞灣核電站!”而現在,中廣核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号”,并推動其落地英國,打造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這一番成就讓同學們激動不已,堅定了同學們在核專業領域積極進取的鴻鹄之志!
17日上午,我院學生代表團乘坐大巴前往主要為中廣核集團在運及在建核電站提供全壽期技術支持和重大設備管理服務的中廣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進行訪問交流。通過王堅主任對公司概況、技術支持與服務、科技創新與能量外溢等方面所做的詳細講解,同學們對中廣核公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1978年蘇州熱工院為了生存,開始涉足火電、新能源、焊接技術等領域,如今的熱工院肩負着為建設周期長且造價高的核電站壽命延期的艱巨任務,這不僅是節約成本的經濟考量,更帶有深刻的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
通過這次中廣核參觀學習,2018級本科生韓明明改觀了他之前對自己專業狹窄就業面的刻闆印象——畢業以後不僅可以深入科研第一線進入研究院工作,還可以選擇緻力于中國的核電站建設。同時,也讓他明白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有能力的人到哪裡都是發光的。所以說隻有在大學期間一定要打好基礎,才有可能迎來未來光明的就業的前景。
2018級本科生趙銘浩認為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企業參觀是了解企業信息最切實的做法,是學習專業前景最直觀的行為。深圳之行讓他感受最深的是:中廣核集團優秀的企業文化以及核電行業對優秀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次把事情做好”背後是進入操作室十分鐘便大汗淋漓,仍繼續完成任務的堅守;“善用自然的能量”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努力改變我國能源結構的信心。通過此次企業參觀,他感覺到身上的責任越發沉重,學習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本領是成為一名優秀核工程師的必備功課。相信在不久的将來,越來越多的南航核電人會成為大亞灣核電廠的中堅力量。
2020級研究生陳齊炎表示此次參觀中廣核研究院,讓他對核電企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讓我有了更廣闊的就業選擇。如果說核電站運行崗是核電大廈的排頭兵,研發人員就是大廈的設計師。我很期待未來中廣核研究院與我校開展的聯合培養項目,在學生培養計劃中考慮企業需求,讓有意向的學生畢業既能适應核電相關工作,為我國的核電事業更好更快出力!
2020級研究生張笑天說,走在蘇州中廣核大廈裡,每個會議室的牆上都有這麼一句話:一次把事情做好。突然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啊,很多時候,一次就能做好的事情,為什麼要重複做第二遍?我們太習慣做“差不多”先生了,大多數的“差不多”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态度問題。如果不能轉變這種心态,看再多的書,學再多做事的技巧,最後的結果也隻能是“差不多”。下午在黃三傲師兄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廠區交流參觀,所到之處,皆可見各位工程師或埋頭苦幹,或三五成群在熱烈的讨論,忽然就覺得這才應該是一個企業能夠做大做強的真正原因,每個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做事,兢兢業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于我們自己也是如此,永遠提醒自己做最重要的事,刻意練習自己找到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的能力,然後一次性把事情做好。